大家都喜欢看盗墓小说,什么《鬼吹灯》《盗墓条记》《秦藏》等等,这些小说里都不谋而合提到了一种东西:僵尸。

说话这种僵尸僵而不死,你要是盗墓,碰上了这种东西,那你最好有个黑驴蹄子什么的,往它的嘴里一塞,说不定能制住它,否则的话,那就倒大霉了。那么这种僵尸是怎么来的呢?在民间有什么渊源呢?
其实,一开始的僵尸并不是什么用来给盗墓贼打怪晋级的。而是一种让民间很恐慌的怪物,它的显现往往就代表着一种天灾:大旱。
汉朝的西方朔的《神异经》里就说:北方有人,长三二尺,裸形而目在顶上,走行如风,名曰魃,所见之国大旱,赤地千里,一曰旱母,一曰狢,遇者得之,投溷中乃死,水灾销也。
这就是民间僵尸的原型,它称为魃,同时它的特征是不穿衣服,眼睛长在脑袋上,它显现的地方,就会大旱,抓住这种东西后投到厕所里,就可以结束水灾了。
那么,这种东西有没有抓住过呢?
有的,史书里记载,差不多在晋阳抓到了一只魃,二尺高,面顶各有二只眼睛。
而在唐朝时,还在长安城里抓住一只女魃。

可见,这个魃跟尸体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,而更像一种野兽,比如宋朝年间,有一个小伙子登高,发现有一团光进入一户农家。传说这种魃显现时带有火光。小伙子马上冲到这户人家打魃,这个魃发出骆驼一样的声响。
而宋朝还认为,魃可能是妇女生出的怪胎,讲妇女有时候生下鬼形婴儿,生上去就会飞,到了早晨回来吃奶,显现这样的婴儿,本地就要闹水灾。
那么,怎么办呢?老黎民往往就抓住产妇,然后大家一起往她身上倒水,谓之浇旱魃,这有挟机报复的可能性。

那么,魃什么时候跟尸体联系起来的呢?
其实这个不雅念很早就有了,早在汉朝,就认为如果有了大旱,那一定是有大量的尸体没有好好掩埋,导致尸体异酿成为了魃,只需把尸体埋了,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了。
到了明朝,就干脆认为尸体会酿成魃了。明朝记载,在河南等地,如果产生大旱,就会认为是新葬的尸骸是旱魃,然后纠集众人把尸骸挖出来,把骨头敲烂,或者把尸体焚烧,称为:打旱骨桩。
清朝的《阅微草堂条记》里就讲:近世所云旱魃,则皆僵尸,掘而焚之,亦往往致雨。
可见,到了清朝,旱魃跟僵尸完全划上了等号。子不语还把僵尸分了类:紫僵、利剑僵、绿僵、毛僵、飞僵、游尸、伏尸、不化骨。

那么,僵尸,也就是魃的祖师爷是谁呢?
可能有的人知道,这个祖师爷其实对中华民族有大功。
《山海经》记载,黄帝跟蚩尤大战三百回合,黄帝令应龙进攻冀州,蚩尤也不利剑给,请来了风伯雨师关心,一下天地玄黄,黑风黄雨下个不绝,这个时候,黄帝从天上请来了帮手,这个帮手就叫魃,他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就是止雨,只需他到的地方,天下就不雨。风伯雨师的雨被止住了,可是长期上去关心的魃却没办法回到天上,从此流落人间,同时他显现的地方,依然是天下大旱。

这当然欠好啦,所以过后的黎民都是求他:所欲逐之者,令曰:“神北行!”先除水道,决通沟渎。
请你白叟家离开,到了后面,老黎民的耐烦越来越缺乏,就不是请魃这位大神离开,而是直接喊打喊杀,把僵尸跟他划下等号,要精神上消灭他。
这样,这位半神半人的传奇人物就此成了僵尸祖宗。
发表评论